随州市部署2024年中考招生工作
45 2025-04-05 19:40:20
袁隆平研制超级稻试验田有望突破亩产900公斤 2011-09-19 17:00 · milliegu 9月18日在湖南省隆回县羊古坳乡,由杂交稻之父袁隆平研制的Y两优2号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进入收割阶段,此批次的超级杂交稻有望突破亩产900公斤大关
1例颌周蜂窝织炎女患儿因在另一家医院接受根管手术而停止用药,因此治疗失败。主要终点为治疗结束时的临床治愈率。
患儿按照这一给药方案接受了最多14 d的输注治疗,并在末次给药后接受为期7 d的随访观察。治疗结束时,各类感染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肺炎97%、尿路感染100%、中耳炎100%、败血症及其他感染94%。多利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可能引起癫痫发作等中枢神经系统不良事件,但在该研究中未观察到类似事件。该研究结果表明,多利培南可用于治疗重度难治性儿科感染,特别是在当前耐药致病菌多发的形势下。多利培南对难治性儿科感染有效 2011-09-22 07:04 · jimi 芝加哥2011年抗微生物药物与化疗跨学科大会上公布的一项多中心Ⅲ期研究显示,多利培南可安全有效地治疗罹患败血症、肺炎和其他感染的儿童患者。
鉴于多利培南没有专门针对儿童的用药建议,研究者基于一个药代动力学-药效学模型进行了蒙特卡罗模拟,结果提示每日给予2或3次20 mg/kg可提供最佳的抗菌效果。随访期间的复发/再感染率为1.4%。市(州、地)级主要负责对所辖县(市)麻风病防治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管理。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配备协助开展麻风病防治的工作人员,要充分发挥医疗机构在麻风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工作中的作用。财政部门负责安排麻风病防治所需必要的工作经费。为有效控制麻风病的流行,消除麻风病的危害,切实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根据当前我国麻风病流行和防治情况,特制定本规划。对现症麻风病患者要定期进行神经功能的评价,及早发现并正确处置神经炎和眼部损害等。
约2万治愈残老者滞留在麻风病院(村)内。严重麻风病不良反应治疗率达到100%。
开展多种形式的麻风病防治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要以麻风病可防可治为主旨,加强麻风病日常宣传和世界防治麻风病日的集中宣传。对达到临床治愈标准的患者要及时给予判愈。难治、疑似耐药病例和复发病例报告增多。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麻风病防治工作的领导,明确部门职责,密切合作,共同制订防治政策。
残联负责为麻风病畸残者提供手术矫治、辅助器具配置和康复训练,并协助麻风病畸残者办理残疾证等工作。新发患者中,延误诊断平均在3年左右,2级畸残者占20%以上宣传、广电部门负责组织广播、电视等媒体开展麻风病防治知识宣传,普及麻风病防治知识。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对麻风病防治工作的领导,明确部门职责,密切合作,共同制订防治政策。
(三)加大经费投入,保障措施落实。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时、准确地进行麻风病患者的登记、报告和管理。
进一步创新健康教育方式和手段,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宣传,切实提升宣传效果,不断提高公众对麻风病的认知。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合理配备麻风病预防控制、诊断治疗和实验室检测等相关工作人员。
五、策略与措施 (一)早期发现病例,加强规范治疗。坚持科学研究为防治服务的方针,选择新患者发现率在1/10万以上的麻风病高流行县(市),开展多菌型麻风病患者密切接触者利福平预防服药试点研究。卫生行政部门要在一类地区的县(市)级、二类地区的地(市)级和三类地区的省级设定点医疗机构,为伴有严重麻风反应、并发症和药物不良反应等患者的处理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持。各地要逐级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督导和检查工作,对行动计划中的工作指标、策略措施和保障措施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发现问题和困难,并及时解决,对督导和检查结果进行上报和反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助开展患者发现、管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平台,加强以县(市)为基本登记报告单位的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随着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逐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一、二类地区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疫点调查、线索调查、密切接触者检查、治愈者复查、皮肤科筛查等措施,积极发现患者。
同时,要在国际社会广泛宣传我国麻风病防治工作实践和取得的成就。麻风病患者密切接触者年检查率达到95%以上。
各地要加强人才培养,利用岗位培训、继续医学教育、学术年会和网络培训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麻风病流行地区医疗卫生人员的防治培训,提高麻风病防治骨干的比例,建设一支精干的防治队伍,提升麻风病防治水平。为有效控制麻风病的流行,消除麻风病的危害,切实保护人民健康,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根据当前我国麻风病流行和防治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流行地区公众麻风病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80%,麻风病密切接触者知晓率达到95%。以下为规划全文: 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 麻风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传染病,目前在我国部分地区仍是一个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在某些地区,对麻风病的社会歧视和偏见仍然存在。在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中,将麻风病患者纳入相关保障制度中,降低患者疾病负担,体现对患者的关爱。
残联负责为麻风病畸残者提供手术矫治、辅助器具配置和康复训练,并协助麻风病畸残者办理残疾证等工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当配备协助开展麻风病防治的工作人员,要充分发挥医疗机构在麻风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工作中的作用。
对达到临床治愈标准的患者要及时给予判愈。完善麻风病防治机构和队伍能力建设,麻风病防治机构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统筹考虑建设规划,改善设施设备,提高防治能力。
据卫生部网站消息,为有效控制麻风病的流行,消除麻风病的危害,卫生部等11部门近日联合制定并发布了《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98%以上的县(市)麻风病患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新发现麻风病患者中2级畸残者控制在20%以内。
同时,进一步发挥志愿者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麻风病防治事业。麻风病患者开始联合化疗后2年内新发生畸残者控制在10%以内。到2015年,全国麻风病患者数量较2010年减少20%,全国以县(市)为单位麻风病患病率控制在1/万以下。七、督导与评估 (一)建立目标责任制。
加强针对麻风病患者和治愈者的畸残预防及康复教育,使其掌握眼、手、足自我护理知识和技能,为麻风病患者提供相应的防护用品。要加大重点地区病例筛查、治疗力度,落实麻风病病例发现激励机制,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发现和报告病例。
财政部门负责安排麻风病防治所需必要的工作经费。各地要提高麻风病防治人员的待遇,制订专门的工资、职称晋升政策,建立稳定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机制,充分发挥防治人员的积极性。
加强疫情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利用,为制订完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三)及早预防畸残,积极促进康复。